蜂蜜具有清除傷口壞死物質、保持傷口的濕性平衡、控制感染、促進傷口愈合等功效。已有大量臨床研究證實,蜂蜜在各類慢性傷口起到效果。
慢性傷口是指由于傷口感染、異物殘留等因素導致傷口愈合過程受阻,愈合時間超過兩周的傷口,主要包括靜脈性潰瘍、糖尿病足潰瘍、壓瘡等。一直以來,蜂蜜被世界人民用于傷口治療。對此,我國古籍中有相關記載。
蜂蜜是由蔗糖、蛋白質、各種酶和氨基酸組成的高濃度黏液,它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可分解為降低蜂蜜pH值的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。較低的pH值(3.5~4.0)可降低蛋白酶的活性,促進血紅蛋白中氧的釋放,刺激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活性,而過氧化氫可起到傷口消毒作用,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產生。
轉化酶可分解蔗糖為葡萄糖和果糖,增加滲透壓。其高滲性可將細菌、碎屑、脫落物和壞死組織吸附到傷口外,將養分和氧氣從深部組織輸送到傷口表面。蜂蜜中含有降低角化細胞形成基質金屬蛋白酶-9的酚類物質。蜂蜜在以上物質的多重作用下,達到促進慢性傷口愈合的目的。
蜂蜜對大腸桿菌、銅綠假單胞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(MRSA)等多種病原菌具有抵抗作用,前三種為慢性傷口常聚集菌群,覆蓋于傷口形成細菌生物膜。其抗菌作用與高滲透性、酸性環境及部分抗菌成分有關。我國學者證實,蜂蜜中的黃酮類組分含量與蜂蜜的抗菌性呈一定程度的正相關。
蜂蜜較厚的黏稠性形成傷口和外界環境屏障,保護傷口免受細菌侵襲,保持傷口的濕性平衡狀態。0.1%的蜂蜜使角質細胞形成封閉的速率提高180%,角化細胞遷移速率增加150%~240%,促進傷口愈合。蜂蜜治療傷口可加速傷口清創,促進傷口快速上皮化,其高滲性也可減輕水腫,進一步加快愈合速率。(本文來源于《中國鄉村醫藥》2019年,原標題“蜂蜜在慢性傷口治療中的研究進展”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微信19971718530)